《桥》教后心得体会
《桥》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山洪暴发时,一位党支部书记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地指挥慌乱的人群,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生死关头,把儿子揪到队伍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家人,最后和儿子一起牺牲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篇小小说,文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练,语句段落简短,渲染了紧张气氛;在对洪水的描写时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
我在教学本课时,本着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一边指导学生理解文意,品读课文,进行思想教育;一边有机地为学生搭起了一座“文本──写作”的桥,指导学生凭借文本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一、句子改写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进。
像这样的拟人句中还有比喻成分的句子在文中有多处,例如: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近一米多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让学生找出来后,按照句子的意思把它解释出来,或者改写成陈述句。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进”这句话为例,学生改写成:洪水的到来使人们一步步接近死亡。
洪水使人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人们马上快要被洪水淹死了。再让学生比较改写过的和书上的原句,两种写法的不同点及优缺点,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好处,让他们学会在今后的写作中,该如何巧妙地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文中想象
当老汉从人群中揪出一位小伙子站在队伍后边,突然,木桥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问学生:到底他会喊什么呢?并让他们说出原因。
他会喊:“儿子──”
他会喊:“大宝──”(他儿子的名字)。
他会喊:“不,不要──”
他会喊:“我的儿──”
这是学生的回答。因为学生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这个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所以按照惯例,他们认为老汉会喊上面的话;又因为老汉刚想喊,紧接着就被洪水冲走了,所以语言肯定简短,不可能说太长的话。看来孩子们的想象和分析还是满合情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善于保护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段落扩写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这是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讲到这里,我对学生说:“请你想象一下,这个老太太会是什么样子?(外貌)表情什么样?(神态)她会做什么事情?(动作)她会说什么话?(语言)在场的人有什么反应?”
让孩子们凭借教材内容,想象当时的场面,把情节写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扩写训练。下面是两位同学的精彩发言:
A: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来到这里。她满是皱纹的脸上还挂着泪痕,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这时,只听“扑通”一声,她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边哭边嘴里叨念着“我的老伴啊,我的可怜的儿啊,你们都去了,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该咋办呢!你们真狠心啊,扔下我一个人不管,你们带着我去吧!”那哭声肝肠寸断,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心酸落泪。
B: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默默地来到这里,她望着被洪水淹过的村庄,她望着曾经卷走她最亲的两个人的地方,久久地,久久地,不说一句话,可是她在内心里已经一千次一万次地呼喊过她丈夫和儿子的名字,而此时,任何话语都是多余,便任一行行的眼泪被风干,任满头的银发被吹乱。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被她的坚强而感动;在场的人无不低声哭泣,为她的命运而悲哀。
正是因为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扩写”的空间,才使学生有机会展开想象,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此时此刻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细致。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帮助梳理语言,不断地点拨和评价。孩子们说的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才会出现一篇篇精彩的发言。
四、对主人公说
课文讲完之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对老汉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情感经过层层推进,此时都被老汉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尤其老太太孤苦无依的后半生,更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更激发了他们对老汉的崇敬,因此话匣子被打开了,纷纷畅所欲言:
“老汉,您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混乱的人群,我太佩服您的沉稳了!”
“老汉,这次洪水要是没有您,全村人的性命都保不住,您真是功德无量啊!”
“老汉,您为了大家,不顾自己的生命,还牺牲了自己儿子的性命,您实在太伟大了,我们都被您这种精神感动了。”
“老汉,您太了不起了,您是为救全村人的性命而牺牲的,全村人会祖祖辈辈感激您的!”
“老汉,您放心吧,大娘肯定会有人照顾的,您就安息吧!”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需要潜心培养的,关键是得有有心的老师去引导。你看,我凭借文本,为孩子们搭起了这座“从文本到写作”的桥,孩子们在想和说的过程中,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紧紧抓住课堂这一有利阵地,以文本为素材,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还愁没有一个良好的积淀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