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突破读书笔记
读书之后写相关的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的阅读,看看下面的五维突破读书笔记吧!
大概是13年,作者还是黎家厚教授的研究生,就翻转课堂录制的微课与我联系,我是银川的信息计算教师,被可汗学院启发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自己开始尝试录制数学微课的视频,小哲兄当时正在收集案例为黎家厚教授在河北的培训做素材,两年后翻转课堂在中国也如野火一般燃遍大江南北,回想书中的技术罗列,我更感兴趣的是对现有教学的帮助,现在的互联网对于这一代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唯独到了教育环节,这个影响发生了迟滞。无论上通过行政手段一师一优课,还是各个学校推广的翻转课堂实践,所获得的大部分都成为了静态数据,更多的也是成为数据垃圾,束之高阁。
但是学生手机端的应用却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大有成为体外器官的趋势,可笑的是手机居然现在明令禁止进入学校。这真是莫大的反讽!这本书更适合给学校的领导洗,虽然无法打动他们,但是应该让他们知道,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人,人的欲望是最大的动力,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教室和教师都会消失,也许未来每个学生只要依靠HALO上的AI,Cortana,就可以进行一问一答式的学习,但愿这一天早些到来!
看着我周边的学生反复练习这试题,这样的刷题模式与我们当年何其相似,教育的改变体现在那里?毛入学率的提高?受教育人群的扩大?教育的模式还是依照工业化的方式进行,科技进步在教育中的体现就紧急是装备的改变,核心要素,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后代依旧如此,启发式的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纸面上,想想都可怕!
读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系的博士杨晓哲的著作——《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收获还是挺大的。
本书从“时代原点、虚实结合、工具立体、教师智慧和学生创造”五个维度展开论述教育与技术的融合问题。翻开书之前,觉得应该工具性和理论性较强的,没想到作者在书中尽量用生动的比喻把内容变得生动而亲切(尤其是第一章)。书的信息量也很大,每一章节的策略单提供的拓展、资源、工具、平台,很实用。
被作者的不少观点所吸引,也被作者带着从多个角度思考今天的互联网+教育。
如:技术是否让我们更加幸福?
作者通过一个有趣的寓言开头:哲学家说幸福就是先离开人群,接着又说幸福就是回到人群。他想告诉人们说幸福就是回到人群依旧能够享受并拥有那份独立于孤独。作者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技术进步了,但是教育依旧需要个体在更大的社群重新寻找独立的价值,在这份价值与信念上,去拥抱更大的社群。 记得初中时学校有一门信息课,那时候记得瑞星还是杀毒软件的王者。老师更多的是把它当做完成教学任务去教学,学生并没有感受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真正影响。之前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停留在“利用计算机展示多媒体课件或呈现电子化教材,应用其主要是玩‘花哨’、搞‘噱头’,华而不实” 的认识上,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展示工具,没有考虑到利用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和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想的认知工具。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不能再对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视而不见,而应该主动拥抱变革,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知识无国界”的互联网精神。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技术对教育最根本性的触动,也是对教育本身的再一次追问。现在技术迭代升级水平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要培养具备自学能力的人,需要让学生的终生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应付和负担。网络新一代与父辈相比的进步在于他们遇到问题更多会尝试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去寻求帮助,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他们自学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启迪二:如何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本书第四维度讲到一位台湾历史教授开了一门关于秦始皇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让我意识到教师在这一场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性。中学时代历史是我最喜爱的学科,我喜欢研究历史背后的各种故事,其乐无穷。所以尽管历史考试很大部分
文档为doc格式